双 / 多工位同步加热有案例吗?海拓两则实例告诉你:高效产能的主流选择
作者:
小编
点击数:
发布日期: 2025-09-23
后台常有粉丝咨询:“海拓有没有双工位或多工位同时加热的实际案例?想提升产能但担心多工位加热效果不稳定。” 当然有!无论是双工位同步加热,还是四工位并行作业,海拓都有成熟的应用案例,且在追求高效率、高产能、自动化的现代制造中,多工位同步加热早已成为主流趋势。下面通过两个典型案例,带大家看看多工位加热如何为生产提效。

第一个案例是双工位同步加热 —— 汽车刹车片钢背预热。某汽车零部件厂主要生产汽车刹车片,其中钢背(材质为 Q235 钢,尺寸 150mm×80mm)在与摩擦材料贴合前,需要预热至 200℃以增强贴合牢固度。之前用单工位加热设备,每小时仅能处理 300 片钢背,面对日均 2000 片的订单需求,需 3 台设备同时运转,还得安排 3 名工人值守,人力和设备成本都很高。
后来该厂引入海拓双工位高频加热机,核心设计是配备两个独立且参数同步的感应加热单元:两个定制的平板式感应线圈分别对应两个工位,工人只需将钢背同时放在两个工位的夹具上,按下启动按钮,设备就会按预设参数(加热功率 60kW、加热时间 12 秒)同步加热,完成后两个工位同时出料。改造后,一台双工位设备每小时能处理 650 片钢背,1 台设备 + 1 名工人就能满足日均需求,设备投入减少 60%,人力成本降低 67%。更关键的是,双工位的温度误差控制在 ±3℃以内,钢背预热均匀性比单工位更稳定,后续刹车片贴合合格率从 96% 提升至 99.5%。

第二个案例是四工位同步加热 —— 小型铜端子焊接前加热。某电子元件厂生产直径 8mm、长度 15mm 的铜端子,焊接前需加热至 350℃以去除表面氧化层,提升焊接质量。此前用传统单工位热风枪加热,每小时仅能处理 200 个端子,4 名工人每天满负荷工作才勉强完成 1.2 万个的产能目标,且热风枪加热不均,端子氧化层去除不彻底,焊接虚焊率达 8%。
为解决产能和质量问题,该厂采用海拓四工位超音频加热机。设备设计了四个对称分布的 U 型感应线圈,每个线圈对应一个端子工位,搭配自动送料机构:端子通过振动盘自动输送至四个工位,设备同步启动加热(加热功率 45kW、加热时间 8 秒),加热完成后自动推料至下一工序。改造后,四工位设备每小时能处理 1200 个端子,1 台设备 + 1 名工人即可实现日均 1.4 万个的产能,远超之前的目标;同时,超音频加热的集肤效应让端子表面均匀受热,氧化层去除彻底,焊接虚焊率降至 0.5% 以下,废品率大幅降低。
这两个案例也印证了多工位同步加热成为现代制造主流的原因:一方面,效率和产能翻倍提升—— 双工位相比单工位,产能可提升 80%-100%,四工位则能实现 3-4 倍的产能突破,完美适配批量生产需求;另一方面,自动化适配性更强—— 多工位设备可轻松与自动送料、下料机构联动,减少人工干预,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,避免人工操作带来的参数偏差,保证加热质量一致性。

除了双工位、四工位,海拓还可根据客户的工件规格、产能需求,定制六工位、八工位等更多工位的加热设备,比如针对小型五金件(如螺丝、螺母)的批量加热,八工位设备每小时可处理数千件,彻底解决 “小工件加热效率低” 的痛点。
在现代制造追求 “降本增效、提质升级” 的背景下,双工位、四工位甚至更多工位的同步加热,已不是 “可选项” 而是 “必选项”。如果你的生产中也有批量工件加热需求,想通过多工位提升产能,不妨参考这两个案例,根据自身工件类型和产能目标选择合适的工位配置,让加热环节从 “产能瓶颈” 变成 “效率引擎”。